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守护几代人的健康,填(2)
7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到中国农村实地考察,把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称: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水平提供了样板。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赞誉中国只用了世界上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世界上22%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
赤脚医生是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但是为亿万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他们平时在生产队拿着公分,闲时去种地,有群众生病就背上药箱去治病,平常向农民和村干部讲授不喝生水、饭前洗手以及消毒等最基本的卫生知识和医学常识。这种低投入、广覆盖的基础防疫和医疗救助体系,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里,承担着农民健康守护者的角色。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直到1960年代,中国广大的农村依然仅靠为数不多的传统中医支撑,小病靠扛,大病去找中医大夫,延续着几千年的传统治疗方式。老中医治不了的疾病,就被村民们认为是不治之症。新生儿的死亡率更是高达千分之二百左右,一场普通的感冒发烧就可能夺取人们的生命。
随后,上海市这种经过短暂培训乡村保健卫生员的方式便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农村稍有文化的青年经过几个月的简单培训后,掌握最基本的各种疾病的用药和治疗方式,学习一点简单的中医和西医西药知识,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1968年夏天,上海《文汇报》刊文,介绍了上海川沙县江镇卫生员王桂珍、上海浦东卫校退休教师黄钰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人民日报也以赤脚医生的称谓对该报道进行了转载。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
1980年代以后,农村公社解体,社队改革,集体生产队解散,赤脚医生拿生产队公分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卫生部也正式取消了赤脚医生的称谓,对其中合格者以乡村医生继续存在。直到现在,由赤脚医生发展而来的乡村医生依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骨干,承担着为广大农民医疗服务的重担。
文章来源:《现代医学》 网址: http://www.xdyxbjb.cn/zonghexinwen/2022/1026/1144.html
上一篇:“探骨寻踪”几十年!2022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
下一篇:医学生教育类sci论文